产品展示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访问博亿堂byt98网址登陆/博亿堂平台怎么样-博亿堂娱乐直播下载,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20年专注设备技术研发 专注技术 专心质量 专业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13528138066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减速电机
减速电机

中国版越狱!浙大理工男越狱3次死刑前发明神器捡回命却被百万人点赞!

时间:2024-04-24 13:42:57 来源:博亿堂byt98网址登陆 点击:1次

  原标题:中国版越狱!浙大理工男越狱3次,死刑前发明神器捡回命...却被百万人点赞!

  这是一个关于昆明囚犯的故事。不知你有没有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我们要讲述的也是一个从监狱中逃脱的囚犯,不同的是,电影主人公一步一步奔向自由,而我们的主人公则在不断逼近死亡。更富戏剧性的是,这场生死大逃亡的故事会有一个完全令人出乎意料的结局。

  《真人版侠盗猎车:浙大男越狱抢警车被判死刑,竟发明黑科技捡回一命..有文化太可怕》,帖子用段子手文风,讲述了一个和昆明有关系的故事。

  最终结论是:小伙伴们!确实有一则基本相似的新闻!传说中智商碾压常人的李红涛也是存在的!

  2004年时,权威媒体曾经深度挖掘过这一个故事,对李红涛的人生和心路历程都有过全面的报道。但因年代久远,当时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因此,很难在网上找到相关的图文影像资料。

  内容整理自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大约十多年前的一期节目,名字叫《生死时速》。

  1966年8月12日生,男,湖北省黄陂县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

  1992年,因诈骗罪,被昆明市公安局拘留审查,之后两次脱逃,并重新犯罪;

  1993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窃罪、诈骗罪、脱逃罪判处李红涛死刑,在狱中,他发明“无刷电励磁电机”成功;

  1995年3月16日,他的“无刷电励磁电机”发明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并凭此重大立功表现,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死缓;

  2000年7月25日,李红涛又获得3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减刑两年;

  采访过李红涛的记者回忆,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认为这个人个子非常小,大概也就不到一米七,应该在一米六五左右的样子,你完全想不到这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会发生在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身上。

  1992年,26岁的李红涛不曾想到,自己经历的一场婚外恋情不仅带给他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也彻底改变了他波澜不惊的生活。

  从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后,李红涛和同班女友一起来到昆明安家落户,日子过得平凡而幸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在校女大学生,很快便陷入不可收拾的婚外恋情。

  李红涛心中充满矛盾和自责,他感到自己愧对自己妻子,可又无法从这场爱情旋涡中抽身。面对丈夫的不忠,妻子早已经伤心欲绝。

  “有一次我翻我们过去东西的时候,看到我和我妻子所有合照,全部被她剪开了,我突然对自己有一种很强烈的憎恶感。

  为了寻找解脱,李红涛开始自残,甚至用刀子割破自己的皮肤,使它刺入骨肉中,希望身体上的疼痛能减轻内心的痛苦。

  就在李红涛沉浸在感情的漩涡中不能自己时,他的同学邀请他一起做生意,开公司。由于缺乏资金,李红涛伪造某单位的银行印鉴,从银行把这个单位的钱,转汇到预先用假名开立的账户上。

  第一次成功骗汇8万元,当第二次再准备骗汇10万元时,他的同学当场被抓获,李红涛本人第二天也被公安局抓获。

  第一次进公安局,李红涛的心中感到从所做的事情中得到了一种快感,并不在乎自己是在犯罪。对于他来说,精心筹划的这场行动,仿佛是一次自我的突破和解脱。

  在被押送到公安局的过程中,李红涛的内心并没有感到害怕和难过,相反,他觉得无所谓,一路上竟然还哼着歌。

  李红涛开始用缜密、理智的理科头脑,计划着逃跑方案。1992年4月18日,也就是在被抓获的当天,李红涛从公安机关脱逃。

  他们吃饭后,我被拷在公安局的走廊里面。(趁他们不注意)我先把身体移动到他们看不见的位置。

  (看)他们有所反应,我又折回来,结果他们有什么反应没有,连头都没回,我就了解这一个时间肯定能够脱逃了。

  成功逃脱后,李红涛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此时自己家就是最理想的躲藏地点。回家后,他先销毁了罪证,收拾好伪造印章用的各种工具,接着准备好路上逃亡的必需品。

  但他并没有马上逃走,而是爬到自家屋顶上等待警察到来。果然没多久,一队公安开着车,鸣着警笛,迅速包围了李红涛的住处,并且拿着搜查证,对其住处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搜查。

  等警察走后,李红涛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逃亡生涯,但是,他不知道该去哪里。随后,他选择乘火车逃到贵阳。因为刚刚学会开车,对此还很感兴趣,李红涛想到开车逃亡,干脆偷辆车来玩。

  1992年4月26日,李红涛在贵阳某宾馆附近,用自制的车钥匙,偷盗了“奥迪”车一部。

  前两天我观察了他(车主)进出的时间,早上出去,晚上回来,车一般晚上摆着就不动了。等他晚上回来的时候,我就上去,我拿了一把钥匙的毛坯,我问他,奥迪车钥匙的毛坯是不是这个样子的,他说对,是的。

  然后跟着把他的钥匙取出来之后,给了我,我拿在手里看了一眼,我说是一样的,谢谢啊,就把钥匙还给他了。

  从婚外情到犯罪,到逃脱,到偷车,李红涛行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不符合常规,但是听他自己说起来,很多环节却是被轻描淡写地带了过去,第一次见到李红涛时,认为这个人个子非常小,大概也就不到一米七,应该在一米六五左右的样子。

  你完全想不到这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会发生在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身上,但他就是这样做了。另一个感觉就是他平时说气话来非常理智,非常平静,但是一谈到婚外情,他的眼泪就出来了。

  开着偷来的汽车,李红涛向着不明的目的地逃亡,风雨交加的夜晚,车技还不怎么熟练 ,他在慌乱中连人带车翻进了路边的沟里。翻车一瞬,他看到沟里黑漆漆 一片,忽然间,一种莫名的喜悦涌上了他的心头,也许这是最好的解脱方法。

  但命运并没有终结他的性命,奥迪车翻了三四个跟头就停住了,原来这个大坑只有七八米深,由于汽车很结实,他竟然毫发未伤。

  他几脚踢碎了前车窗玻璃,慢慢地从里面爬了出来。并非常幸运的遇到一个当地农民,救了他,带他回自己家去住。

  李红涛心想,什么车都玩过了,这次再玩把刺激的,偷辆警车来开开吧。很快,他便得手了,开着这辆警车,以每小时140公里的速度,日夜兼程,仅用了24小时,就从南宁一直开到了昆明。回到昆明后,他并没有到处躲藏,反而几次跑到婚外女友就读的大学去看她。

  1992年6月19日,公安机关在其女友就读的大学校园内,将他第二次抓获。

  被第二次抓获后的李红涛内心十分平静,感到自己松了一口气。在昆明市收容收审所,他向经办人员交代了所有犯罪经过,不光是诈骗的部分,还把如何出逃,盗窃数辆汽车的事情,也一五一十地说了。

  可是,面对一个如此“坦率”、“诚实”的罪犯,经办并不能完全相信他的话,开始了暗中的调查。急切地想赶紧有个了结的李红涛在收审所里一熬就是四五个月,他逐渐不耐烦了。

  只希望尽快地有个结果,不管是怎样的结果,生也好,死也好,什么结果都好,不要再一天天地、盲目地这么过。

  所以提审我时,我反过来讲,但愿你们能尽快处理我。不要让我无休止地,一熬就熬几个月。

  经办们不相信李红涛的威胁,对他的话一笑了之,可是却深深刺激了李红涛。仅仅为了和公安机关赌气,李红涛又一次选择逃跑。

  为了顺利脱逃,李红涛精心策划了一套周密的逃跑计划,并策动另外两名在押犯一起上路。三个人花了几天的时间,用自制的工具挖通监所墙壁。

  那天晚上墙壁就已经全部打通了,把这边全部挖完以后,那边就打通掉,打通掉之后,那天晚上如果不走的话,第二天可能就会被发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出去后,我从那个洞跑到了干警宿舍,然后跑到楼上。我扯了一些布,做了一根绳子就吊下来,没有被发现。然后准备偷车,开警车从大门走。

  为什么要开警车?就想造成一种轰动的局面,别人都没有干过,我就把它干出来了。

  就在准备开警车的时候,有人来了。值班的干警可能(发现)有动静,就走过来看看,隔十多米时,我见他来了,我就迎面走过去,隔着几米远拐弯,很自然的,继续往另外一排房子走过去。

  他们俩被发现了,我跑到干警宿舍楼顶上去,想看看下面有啥状况。发现也没动静,(于是我)下了楼梯以后,往后门走,警报突然拉响了,值班干警就朝我走过来了。

  我开始爬后门,是个铁门,爬上去后,准备要跳下去了,干警就喊,站住。我就说对不起,不能站住了,我就这样走掉了。

  故事发展到这里,越来越像电影中的情节,李红涛也似乎把自己当做电影中的角色,在用心塑造、创造一个扣人心弦的戏剧人物,但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缺乏目的性,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一会儿想方设法逃跑,一会儿又觉得没意思,想回去,他似乎是在享受这样一个犯罪的过过程,实在很可怕。

  1992年11月16日,李红涛逃出了昆明市收容收审所。连夜跑到圆通山附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经办他的案子的警察打电话,为的是验证自己的胜利。

  我告诉他们我跑出来了。他们没说过多的(话),只是问你在啥地方,我就说,我在圆通山。我这个人,你问我什么,我会实实在在的回答。

  挂上电话,李红涛乘火车到了柳州,继续亡命生涯。这一回,他盯上了一辆标致牌轿车,根本就不想什么犯罪不犯罪了,只要能带给他快感和刺激的事情,他都想试试。

  李红涛用钥匙打开了车门,若无其事地坐了进去,却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他看到几个门卫,就招呼门卫过来帮他推车,再发动看看,可发现还是不行,原来这辆车是坏的。

  他并不放弃,看到对面没多远有个汽车修理厂,就想干脆把车弄到那儿修好了再走。于是,他过去叫了几个修车厂的工人,大家一起把车推了几百米,弄到了修理厂里。等车修好了,要交钱的时候,他便发动汽车,扬长而去。

  连续作案的李红涛漫无目的地开着那辆标致车,在柳州四处逃窜。他不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去哪里,他无法和亲人联系,在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前途渺茫,人生暗淡。

  当时不再想没有未来,没有前途,什么都没有了,反正见到事情就做事就行了,根本就不在乎过程中会不会被抓到之类的事情。

  当然有一点点害怕,但并不关键,我到那边修车,正好车主报了案,铁路公安处掌握情况后,设下埋伏,我去的时候就把我抓住了。

  在逃亡中,唯一能让李红涛全神贯注的东西就是发明“无刷电机”的构想。由于他是无线电专业出身,对于机械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和兴趣,这个想法早已在他的脑海中产生并孕育了很久。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做几个简单实验,还绘制出基础原理图。

  第三次被捕后,在柳州关押期间,他不断地向经办、管教干警提出允许他做实验的要求。但是,不管他怎么说,干警们也不相信他的话,根本就不和他谈这件事。

  1993年2月,李红涛被押解回最初的案发地点昆明,关押在昆明市第一看守所。他一方面把自己的犯罪事实丝毫没有保留地向经办他案子的公安司法人员交代,一方面再次反复地向管教干警提出做实验的要求。

  1993年4月26日李红涛被公安机关正式逮捕。在昆明第一看守所等待判决期间,李红涛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同管教民警谈起他做实验的要求。最后,所里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冒着风险同意了李红涛的要求。他们都觉得如果他真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话,他们能帮助他做点事情也是值得的。

  看守所特地为李红涛提供了一间监舍做实验,从此,他便开始日以继夜地潜心实验。但是,由于看守所实验条件简陋,“无刷电机”始终没有运转起来。实验失败,李红涛又被关回原来的监舍,在那里他继续思考着电机的原理和失败的原因。那时,他再也没有想过逃跑。

  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当时就是赶我走,我都会回来。因为我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现在已经到了最后解决的时候了,所有的事情有个极限,到了底之后,已经没有再多底了。

  我原来讲过了,我经过两次脱逃,我深知到脱逃的滋味了,脱逃你到底为了什么,图个什么,你得有个目标。

  就在此时,1993年11月1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红涛下达了一审判决,以诈骗罪、逃脱罪、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李红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就是在这一天上午九十点钟,所里向他宣读了判决书,接着依规定,李红涛被带上了沉重的死刑犯脚镣。

  上午九十点钟左右,(他们)叫我出来。出来以后宣读判决书,完了以后,我就拿着判决书回监狱所,路上碰到所长,我们的几个所长,我还带点微笑,说判成死刑,然后就回到管教室,依规定要带死刑脚镣。

  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生命已经有压迫(感)了,要有生命的代价了,时间可能不多了。不是说我怕死等等,不是这个,(而是)我手头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我要想什么办法来把这件事情做好,把它反映出来,把这个价值体现出来。

  接到死刑判决书是李红涛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进了看守所之后,他曾经认真学习了法律的相关条文,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但是,唯一让他没想到的是,判决来得这么快,而他的实验还没有成功。对于他这样一个曾经亡命天涯的逃犯来讲,死亡并不是他所惧怕的东西。他只是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很想做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至少他可以给自己的家人留下些什么。

  他拿起笔,开始给自己的哥哥写信,把自己对这项实验的框架看法和设想,告诉了哥哥。他希望哥哥能够帮他完成这个未完成的心愿。

  当时全力以赴的事情就是把我这样的一个东西写出来,我不断地给我哥哥写信,把我所想到的这么多东西写信给我哥哥。

  我的想法就是,我这些也许微不足道,也许对别人来说微不足道,但是我自认为还是有价值的,对社会,对今后一种创新,可能还是有价值的,我就以这种感觉,然后把这些信件写了以后寄出去。

  这也许是李红涛从犯罪到逃亡,再到捕后,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死亡的临近和生命的威胁。我们得知,他说话时的表情和口吻不一样了,以前那种游戏的、无所谓的、漫无目的的感觉不见了,现在,正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他开始认认真真地对待,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许正像他自己说的,他想为社会做一些事情,也许他也想通过实验自我救赎,因为这是他能做能唯一事情。

  时间一天天过去,身边的死刑犯一批一批地被执行,李红涛也感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边缘,但是直觉告诉他,自己不会是下一批被执行的人中的一员。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看守所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通过各个渠道,管教民警了解到,李红涛非常急切地想为社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为满足他的愿望,也为了稳定李红涛的情绪。

  昆明市第一看守所的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同意他进行第二次实验,并尽一切可能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出动大量人力、物力,从各处买来实验器材和用品。

  这完全出乎李红涛的意料,此时,他凭直觉感到,自己绝处逢生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把对生死的考虑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了实验。

  李红涛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接受媒体采访时,眼中依然带着他那特有的神情,我们注意到,他的性格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太注重过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他说自己什么都忘了,不知道能不能减刑,但是直觉告诉他要继续下去。从心理学上讲,这样的人格特质,如果做有意义的事,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就在李红涛第二次实验时,1993年12月,云南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李红涛的死刑,执行通知书下达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按照规定,判决书下达后,七天之内就一定得执行死刑。可以说现在子弹已经上膛,李红涛剩下的时间还可以用分秒来计算。但此时,埋头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李红涛对此并不知情。

  为了解决李红涛遇到的难题,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所长孙尔云亲自把云南省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请到看守所,对他的实验进行现场指导。专家的建议,使李红涛茅塞顿开,一下子领悟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他们介绍了目前国内一些电机的情况,国际上的这些无刷电机的情况。这样对我一下子就有很大的启发,这样一启发后,导致实验突飞猛进。我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所在,那时候我几乎就有了底,这个实验明天我能够成功。

  1993年12月的最后一天是李红涛生命的最后期限,如果实验仍不成功,他就会被如期执行死刑。

  那天下午几点钟,当时他们的感觉都已经希望没有了,看来是没希望了,还有陪我一起做实验的几人,就在那边大车间的房间里面,他们的整体感觉就是,反正走过场吧,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已经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了。

  (可)那天下午,我当时就非常有信心了,我说我今天下午这个模型就应该成功了,就把所有的电路一搭起来之后,通电的那一瞬间,旁边的那个服刑的,他当时还没有感觉,他也在旁边看着,还是很一般的情绪。

  突然一下子转起来了,一种感觉,我是心里有底,他(看)一下转起来了,他一下就很高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惊奇吧。立马他就跑去找所领导去了,几个所领导就一起冲下来了,什么事都丢到一边。

  实验成功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人都在为李红涛欢呼,而他自己反而表现得比别人更加冷静,但是内心他有了一种死而复生的感觉。

  我感觉到非常特别高兴。首先是松口气吧,通电那一瞬间,无法用语言表达。那模型只要成功了,我知道,一切都有机会了,死而复生....

  前面一直有很大的压力感,这里终于舒松了一口气,但同时有一种新的东西在身体里面产生了。

  实验成功的当天晚上,所长孙尔云赶紧写了份请求暂缓执行李红涛死刑的报告,送到了昆明市公安局,公安局局长亲自批示,并以昆明市公安局的形式,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提请暂缓执行请求,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议很快答复,同意暂缓执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李红涛的生命就得到了保证,还要进一步在法律上有改判的依据。

  在以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李红涛能够改判,为了争取时间,看守所一边为李红涛申请专利,一边经主管部门特批,派出专门的警力、车辆,带李红涛反复到电器研究所测试数据,加强完善模型。如果他需要资料、器材,就带他到看守所外购买。

  1995年3月1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李红涛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李红涛被解除已经戴了471天的死刑犯脚镣。

  1995年,李红涛发明的“无刷电励磁电机”,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

  随后几年,李红涛(化名“杨红俊”)又有多项发明,获得三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2002年,李红涛联想到当年他成功脱逃的两次经历,决定帮助监狱改善管理系统。

  此后,李红涛与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技术干警研发的全电脑监狱监控管理系统获得成功——无论该所领导在距离昆明多远的地方,只要打开手边的笔记本电脑,看守所每一间监舍的情况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昆明第一看守所跃入全国20家模范看守所之列。

  这就是一个向死亡狂奔的人,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最终得到救赎的故事,他是一个天才,却有着分裂的人格;他曾经有过 幸福的生活,却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一味追求刺激的人生,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也许能让李红涛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看到未来该走的路,懂得人生中珍惜二字的真正含义。

  李红涛离奇的故事被收藏进了凤凰卫视2006年出版的丛书中,并被作为“小人物故事见证大历史”的报道案例,写入了新闻学的素材中。

  据后来各种访谈透露,这一期节目是由《冷暖人生》的金牌制作人朱卫民制作的,朱卫民也是云南人,李红涛曾是他的“牢友”,当时,朱卫民带着摄像机进到监狱拍下了全部素材。

  凤凰丛书《冷暖人生(之2)21世纪中国民间档案》这本书已经绝版,网上都找不到,但是认真读过这故事的,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叫李红涛的人物。

  没想到,十多年后,因为《真人版侠盗猎车:浙大男越狱抢警车被判死刑,竟发明黑科技捡回一命..有文化太可怕》这个帖子,多年前的故事再次浮出水面。

  有痕迹显示,他似乎涉足过科技公司,似乎还在昆明生活,似乎已经有了新的化名 .....

  我们通过种种途径进行了寻找,在他目前最可能居住的地方,去了好几次,却大门紧锁,并未找到他,或者应该说暂时还没找到他......

  但有一点能确定,很高兴看到,李红涛(杨红俊)还在继续他的发明家之路,从发明检索系统可知,2009年出狱后,他还有至少可查的四项发明。

  与之前不同的是,获得自由的他,终于不再需要代理人,能自己直接申请专利。

  来源:春城晚报(已授权)、整合自凤凰丛书《冷暖人生(之2)21世纪中国民间档案》(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来自知乎、微博、专利检索及分析等。

  不得不佩服李红涛的智商,点赞希望他能考虑清楚人生的目标,不要再浪费自己的才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